图片名称

c(ch3)4的名称(有机物推断题的解答)

LVKNDBDotiero6552023-12-29 03:29:133个性名字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c(ch3)4的名称,一起来看看吧。

有机推断主要是根据某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根据相互衍变关系和性质推断有机物的结构或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根据实验现象(或典型用途)推断有机物的组成或结构;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

有机物的推断题主要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某些物质里面含有哪些官能团;根据某些物质所表现出来性质可以判断他属于哪个类别,确定他含有哪些基。另外通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加聚、酯化、水解等等反应的性质,来判断物质属于哪个类别。常将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大多以新材料、新药物、新研究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来综合考查学生的有机知识技能和能力。

一、有机物推断的一般方法

⒈ 找已知条件最多的,信息量最大的。这些信息可以是化学反应、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变化前后的碳链或官能团间的差异、数据上的变化等等。

⒉ 寻找特殊的或唯一的。包括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如常温下处于气态的含氧衍生物--甲醛)、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特殊的反应、特殊的颜色等等。

⒊ 根据数据进行推断。数据往往起突破口的作用,常用来确定某种官能团的数目。

⒋ 根据加成所需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的类型及数目;由加成产物的结构,结合碳的四价确定不饱和键的位置。

⒌ 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结合题给信息进行顺推或逆推,猜测可能,再验证可能,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⒍ 解答有机推断题应注意的六大“题眼”:

⑴ 有机物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⑵ 有机反应条件;

⑶ 有机反应的数据;

⑷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殊结构

⑸ 有机物分子的通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⑹ 题目提供的反应信息。

二、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⒈ 解题思路

⑴ 原题→(审题、综合分析)明显条件、隐含条件→找出解题突破(结构、反应、性质、现象特征)→顺推或逆推→结论←检验

⑵ 全面审题→分析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特殊条件、特殊现象、特殊产物、定量关系、转化关系→确定反应类型、确定官能团种类、确定分子式结构式→综合分析、结合要求解答

⑶ 推断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典型信息和性质有:

① 结构信息:碳架、官能团位置、异构等;

② 组成信息:式量、组成基团、元素质量分数等;

③ 反应信息:燃烧、官能团转变、结构转变等。

此外,还经常使用到一些最常见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⒉ 解题要点

⑴ 由分子式,初步确定不饱和度,以碳四价确定不饱和键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初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双键的数目;

⑵ 接受新信息,总结新规律,结合已有知识解题;

⑶ 由题给官能团推结构,由性质推官能团推结构;

⑷ 框图题顺逆推,剥离明显条件。

⒊ 解题方法

推断有机物的方法与推断的思维过程、题给相关推断信息密切相关,推断的一般方法有如下三类,对应着三种思维过程:

⑴ 顺推法(顺向思维-----直接推断):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 得出正确结论。

⑵ 逆推法(逆向思维-----间接推断):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逆向思维, 得出正确结论。

⑶ 分层推理法(立体思维-----多向推断):依据题意,分层推理,综合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推断方法要和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结合起来,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切忌硬记方法而忽略分析,应灵活运用方法。

三、有机推断题解题的突破口

⒈ 由特殊反应条件推断

⑴ X2、光照:烷烃、不饱和烃(或芳香烃)烷基上的卤代反应

⑵ Br2、Fe粉(FeBr3):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⑶ 溴水或Br2的CCl4溶液: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有机物的加成反应

⑷ 浓溴水:苯酚的取代反应

⑸ H2、催化剂(如Ni):不饱和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醛基、羰基的物质,注意羧基和酯基不能与H2加成)

⑹ 浓H2SO4、加热:酯化反应或苯环上硝化、磺化反应

⑺ 浓H2S、170℃:醇的消去反应

⑻ 浓H2SO4、140℃:醇生成醚的取代反应

⑼ 浓H2SO4、加热:酯的可逆水解或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

⑽ 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反应

⑾ 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⑿ 铁、盐酸:硝基还原为氨基

⒀ O2、Cu或Ag、加热: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⒁ 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醛的氧化反应

⒂ 水浴加热:苯的硝化、银镜反应、制酚醛树脂、酯类和二糖的水解

⒉ 由特征现象推断

⑴ 能使溴水因化学反应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C=C或—C≡C—、苯酚结构(使溴水褪色且有白色沉淀产生)、-CHO。

⑵ 能在稀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的物质,可能为卤代烃、酯、低聚糖、淀粉、肽和蛋白质。但若是在较浓的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则为纤维素。

⑶ 能水解生成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但如果与氢氧化钠反应,则酚、羧酸、卤代烃、苯磺酸和酯都有可能。

⑷ 能与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COOH或酚-OH;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物质,含有-COOH。

⑸ 能与金属Na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醇-OH、酚-OH或-COOH。

⑹ 显酸性的有机物可能含有:酚-OH或-COOH。

⑺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推知该物质可能含有C=C或—C≡C—、苯的同系物,含苯环且连苯环的碳上有氢原子、醇—OH、酚—OH、-CHO。

⑻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⑼ 加热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或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的物质中含有-CHO(可能是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

⑽ 显碱性的有机物可能含有—NH2或—NH—或—N—。

⑽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可能是:

① 含羧基(或酚—OH) 和—NH2 (或—NH—或—N—) ;

② 羧酸的铵盐。

⑿ 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① 能使石蕊变红,可推知该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或-SO3H。

② 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推知该物质分子含有苯酚结构。

③ 遇浓硝酸变黄,可推知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④ 遇I2水变蓝,可推知该物质为淀粉。

⒊ 由特殊产物推断

⑴ 醇的氧化产物与结构的关系:

若醇能氧化为醛或羧酸,则醇分子中含有“—CH2OH”;若能氧化成酮,则醇分子中含有“—CHOH—”。不能被催化氧化,则醇为叔醇。

如:某醇(或一卤代烃) 消去仅生成惟一的一种产物CH2=CH—CH2—CH3则醇为:CH2OHCH2CH2CH3 (或一卤代烃为CH2XCH2CH2CH3)。

⑵ 由消去反应的产物确定-OH、-X的位置。

⑶ 从取代产物确定碳链结构。

如C5H12的一取代物仅一种,则其结构为C(CH3)4。

⑷ 由加H2后碳的骨架确定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如:(CH3)3CCH2CH3对应的烯烃为:(CH3)3CCH=CH2,炔烃为:(CH3)3CC≡CH。

⑸ 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结构,可以推断反应物中羧基和羟基的位置:由有机物发生成肽反应生成肽的结构,可以推断反应物中羧基和氨基的位置。

⒋ 由特殊数据推断

⑴ 1mol碳碳双键加成1mol H2或Br2,1 mol苯环加成3molH2。

⑵ 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的整数倍。

⑶ 饱和一元醇与比其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⑷ 饱和一元醇与乙酸充分酯化,生成的酯与醇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2n (n代表醇中羟基的个数)。

⑸ 烃和卤素的取代反应,被取代的H原子和消耗的卤素分子之间的数值关系(1∶1)。

⑹ 不饱和烃分子与H2、Br2、HCl等分子加成反应中,与无机物分子的个数比关系(1∶1)、(1∶2)。

⑺ 含—OH结构的有机物与Na的反应中,—OH与生成的氢分子的个数比关系(2∶1)。

⑻ —CHO与生成的Ag(1∶2),或Cu2O(1∶1)的物质的量比关系。

⑼ 酯化反应中酯基与生成的水分子的个数比关系(1∶1)。

⑽ 符合一定碳、氢比(物质的量比)的有机物:

① n(C)∶n(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② n(C)∶n(H)=1∶2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等。

③ n(C)∶n(H)=1∶4的有:甲烷、甲醇、尿素等。

⒌ 由转化关系推断

这种方法要求熟悉有机化学中常见的转化关系,并能根据题目给出的转化关系图对号入座。如:

⑴ A→B→C 醇→(O2)醛→(O2羧酸 醇 羧酸→酯

⑵ A→(无机酸、碱)B C 酯→酸 醇

⑶ A=(可逆)B=(可逆)C=(可逆)A 烯烃、卤代烃和醇三类物质之间的转化

⒍ 重要的有机反应涉及的主要有机物类别

取代反应:涉及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醇、苯酚、卤代烃。

加成反应:涉及不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葡萄糖。

消去反应:涉及醇、卤代烃。

酯化反应:涉及醇、羧酸、葡萄糖、淀粉、纤维素。

水解反应:涉及卤代烃、羧酸酯、二糖、多糖、蛋白质。

氧化反应:涉及不饱和烃、烃基苯、醇、醛、甲酸酯、葡萄糖。

还原反应:涉及醛、葡萄糖。

加聚反应:涉及烯烃、二烯烃。

缩聚反应:涉及羟基酸、氨基酸、二元酸和二元醇、二元醇。

四、有机物结构的推断要掌握的规律

⒈ 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

⑴ 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⑵ 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⑶ 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

⒉ 有机物化学式结构化的处理方法

若用 CnHmOz(m≤2n+2,z≥0)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nH2n 2Oz(z≥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C,不难发现,有机物CnHmOz分子结构中C=C数目为2n 2-m/2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

⑴ 一个C=C相当于一个环。

⑵ 一个—C≡C—相当于二个C=C或一个C=C和一个环。

⑶ 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C=C或两个—C≡C—。

⑷ 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C=C。

⒊ 官能团之间的互换和变化

正确解答有机推断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类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其实质是官能团之间的互换和变化,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相互取代关系:如卤代烃与醇的关系:

R-X H2O==( HX)R-OH ,

实际上是卤素原子与羟基的相互取代。

⑵ 氧化还原关系:如醇与醛、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实际上是醇中的

-CH2OH(氧化)=(还原)-CHO(氧化)→-COOH

⑶ 消去加成关系:CH3CH2OH与浓硫酸共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和水,而CH2=CH2在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前者是消去羟基形成新的官能团不饱和键,后者则是打开不饱和键结合水中的H-和-OH形成具有官能团-OH的化合物(醇)的过程。

⑷ 结合重组关系:如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

RCOOH R’-OH(酯化)=(水解)RCOOR’ H2O

实际上是醇中-OH与羧酸中-COOH相互作用,重新组合生成-COO-和H-OH的过程,而酯的水解实际上是酯中-COO-和H-OH相互作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官能团-OH的醇和-COOH的羧酸的过程。

五、高考中的有机推断试题

1.根据加成及其衍变关系推断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解此类题目的依据是:烃、醇、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串联,综合推理,得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具体方法是:

⑴ 以加成反应判断有机物结构,用H2、Br2等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类型(双键或叁键) 和数目;或以碳的四价及加成产物的结构确定不饱和键位置。

⑵ 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找出衍变关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层推导得出结论。

2.根据高聚物(或单体) 确定单体(或高聚物)

这类题目在前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其解题依据是: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原理。方法是:按照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原理,由高分子的链节,采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的结构。由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求单体,只要知道这个高分子的链节,将链节端点的一个价键向括号内作顺次间隔转移,即可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

⑴ 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

① 同一种单体加聚,该单体一般是单烯烃或共轭二烯烃。

② 由不同单体加聚,单体一般为烯烃。

⑵ 常见缩聚反应的类型有:

① 酚醛缩聚。

② 氨基酸缩聚。

由高聚物找单体,一般将高聚物主链上的碳原子以偶数个断裂;若按此断裂写不出单体,一般此高聚物为缩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要补充消去的小分子物质。

⒊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运用有机物分子组成的通式,导出规律。再由规律解题,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规律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 要注意:

⑴ 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⑵ 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规律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

⑴ 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

⑵ 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规律 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⑴ M/12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

⑵ M/12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⒋ 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

解题的依据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

CxHy (x y/4)O2→xCO2 y/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

CxHyOz (x y/4-z/2)O2→xCO2

y/2H2O,

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

规律 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⑴ 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x/y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⑵ 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⑶ 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4y-2z,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⑷ 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

规律3:(1)相同状况下,有机物燃烧后

n(CO2)∶n(H2O)<1时为醇或烷;=1为符合CnH2nOx的有机物;

>1时为炔烃或苯及其同系物。

(2)分子中具有相同碳(或氢)原子数的有机物混合,只要混合物总物质的量恒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或H2O)的量也一定是恒定值。

以上就是c(ch3)4的名称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本网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源)来自于网络或用户上传,均是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站内的部分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或涉及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同时向您深表歉意!

本文链接:http://www.flglsfv.cn/gxmz/81.html

图片名称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热门标签
    侧栏广告位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